個別與小組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可以一對一、也可以小組形式進行,在某些情況下更可以在社區中以大型的工作坊形式進行。究竟治療師在規劃一對一、小組的音樂治療時考慮的臨床因素是什麼?家長在選擇音樂治療形式時又需要注意什麼?
一對一/小組音樂治療臨床因素
一對一音樂治療是指由一位治療師與一名個案進行的治療。這種模式讓治療師能以高度個人化治療的活動、針對性地促進個案的治療目標,並且可以在治療期間根據個案的需要即時調整。而事實上,有些個案、特別是高需求的個案,必須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才可以適切照顧需要。舉例說,有些自閉症兒童容易有感官刺激過敏的狀況,在一對一的治療課中,治療師就可以在活動和音樂中適切留意參與者反應、從而即時調節音樂的強度或改變音樂結構來幫助個案穩定情緒。再舉例說,一些參與神經學音樂治療(neurological music therapy) 以改善腦創傷損傷的個案,其介入的音樂方法和進度都是高度個人化的,必須要一對一治療。而一些專注力弱、還沒有對身邊環境建立敏感度和認知的個案,比較適合先在一對一的治療中透過個人化的音樂活動建立共同專注的能力。又例如一些有創傷經歷、複雜情緒困擾、或其他嚴重精神狀況的參與者,就會比較適合在一對一的音樂治療,讓治療師能夠深入、以個人化的形式切入。
另外治療師也會考慮個案如何能夠有效建立治療關係,例如一些有社交困難、信任感較低或情緒調節能力弱、有嚴重焦慮的個案,我們就會建議先在個別的治療中,慢慢建立與治療師的安全感、從而在安全的環境下建立治療目標。
但一對一的治療也是有限制的,例如個別治療雖然可以提供專注的介入、也能夠在與治療師的互動中建立基本社交技巧,但無法在過程中提供更多角度的合作或團體互動。所以某些個案在參與個別治療一段時間後,治療師也會手按其治療目標推薦參與小組。我們其中一位五歲的小男孩,因為社交障礙的需要參與音樂治療,治療師利用小男孩最喜歡的音樂、讓他慢慢打破障礙、和治療師建立互動,參與了個別治療大概一年,他的情況已經大為改善。於是音樂治療師推薦他和另一位小朋友合成一個小組。起先參與小組小男孩是抗拒、和緊張的,但是在已經建立了良好關係的治療師引導下、以及他熟悉的音樂,他慢慢和另一位參與者互動,開始慢慢學會分享樂器、合奏,在小組中他又學會了聆聽與輪流發言等,大大提升了他的社交技巧。
有些音樂治療活動是可以包括較多人數的、以團體的形式進行,在音樂的互動中進一步刺激認知發展及康復、增進情感表達與連結。例如在老人院的音樂治療小組,一班老友記一起唱歌、玩樂器或即興演奏,分享一些有共同回憶的音樂,能有效幫助參與者提升記憶、動力、調節情緒、減少孤獨感。
但由於音樂治療小組與一般的社交小組、或音樂興趣班不同,音樂治療小組又是以治療目標為本的,為了能對準每一位參與者的需要,也要顧及某些小組因為參與者的特殊需要有可能產生的行為問題,一般小組的人數都不會很多。治療師更不可以隨便把不同需要、年齡、能力的參與者放在一個小組裏,所以NDIS前部長早前提出一對四的模式進行音樂治療在臨床上是不合適的。有時,為了能照顧每一位參與者在音樂中的互動,有些小組會由同事兩位治療師一同提領人,或安排治療助理提供額外支持。一個音樂治療小組的準備、行政、成本、資源都不低,所以合理地其收費會比一般社交小組和音樂班高。
在選擇參與一對一、或小組、或更大型的音樂治療活動時,參與者或家庭應先與治療師傾談,詢問他們的專業臨床意見。
(本文章刊登於網上媒體「同路人」第 7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