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與音樂興趣班的不同

上回提到,音樂治療是一種以音樂作為臨床工具、經實證研究支持的專業療法。我們都知道音樂具有治療性,許多人認為參與音樂能陶冶性情。但既然如此,為何要額外支付費用參加音樂治療?坊間有許多聲稱具療癒效果的音樂課程,這些與音樂治療有何不同?

 

音樂治療與音樂興趣班的不同

最大區別在於目標不同。一般音樂課堂著重於教授音樂,包括樂理、音樂感、演奏技巧等。而音樂治療雖可能涉及音樂學習,但核心目標是非音樂性的—音樂只是媒介,旨在促進特定的治療效果。音樂治療師會觀察受助者的進展,進行評估並適時調整策略。

 

舉例來說,在一般結他課程中,學生學習彈奏技巧與樂理。而在音樂治療課程中,學習結他的目的可能是改善雙手協調、培養專注力,或透過彈奏建立自信。曾有一名 10 歲的孩子,由於特殊需求導致自信心低落,在學校難以與他人建立社交關係,情緒也受影響。但他對結他深感興趣,音樂治療師於是幫助他學習基本和弦,最終達到自彈自唱的能力。某次學校音樂團隊招募,他主動舉手參加,擔任結他手,讓他感到驕傲,也與同學建立了聯繫。或許一般結他老師也能教他彈奏,但音樂治療師具備特殊需求與情緒管理的專業知識,能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同時協助引導情緒。

 

再舉一例,一般鋼琴課程的目標是學習彈奏技巧、視譜能力,甚至參與表演或考級。而在音樂治療課程中,彈鋼琴的目標可能是提升專注力、手眼協調、腦部發展、肌肉控制,甚至提供表達情感的機會,且不限於特定能力人士。曾有一位嚴重肢體障礙的參與者,每隻手僅有三根手指,視力僅 30%,且認知能力受損。她喜愛彈鋼琴,音樂治療師透過特別設計的輔助工具,例如大型圖像與顏色標示,協助她參與,藉此訓練手眼協調。同時,透過即興演奏 (improvisation),讓她能夠以非語言方式表達自我。

 

另一個重要差異是治療師的專業資格。澳洲音樂治療協會 (AMTA) 是業界唯一被認可的註冊機構,執業音樂治療師必須註冊於此。關於音樂治療師的資格詳情,可參閱第 721 期特稿。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音樂治療師本身亦具備優秀的音樂造詣,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受訓期間學習了針對特殊需求人士的專業知識,因此音樂治療並非一般音樂課程。在選擇音樂治療時,家長應確認治療師是否為 AMTA 註冊會員。此外,在 NDIS (澳洲國家殘疾保險計劃) 的條例中,只有 AMTA 註冊的治療師才能申報治療費用,若非註冊治療師申報治療項目,則屬於欺詐行為 (Fraud case),應向相關部門舉報。

 

(本文章刊登於網上媒體「同路人」第 724期)

 

Previous
Previous

個別與小組音樂治療

Next
Next

音樂治療個案分享- 支援非語言參與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