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個案分享- 支援非語言參與者的

音樂治療是以音樂作為臨床工具、經實證研究支持的方法和專業。音樂治療師針對性地利用音樂,積極地支援參與者的健康、功能或安康。透過治療師與病患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音樂治療師使用的方法相當多元豐富。音樂治療著眼於健康、功能或安康,與一般音樂教育及娛樂並不相同。不論參與者的音樂能力、文化或背景,註冊音樂治療師(RMTs)會有目的地運用音樂來達成各種功能性目標,例如溝通能力、社會互動、認知能力、身體活動能力或自我調節等。音樂治療可以透過一對一的個別療程或小組療程進行。今期讓我來分享音樂治療如何支援一名嚴重殘障參與者的功能性目標。

【音樂治療對非語言參與者的支援】

萱萱(化名)是一名患有三級自閉症、沒有語言能力的孩子。她無法自行照顧自己,屬於嚴重殘障的類別。萱萱已經參加音樂治療八年了,在過去八年間,音樂治療對改善她的生活品質和實現有意義的功能性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音樂治療中,治療師會以非語言的方法與她連結,例如有時會運用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透過音樂中的節奏、旋律、音量大小等元素,引導和鼓勵參與者以非語言的方式回應,從而產生互動。在音樂治療課程中,萱萱經常因興奮而跳來跳去。有時,治療師會在鋼琴上即興彈奏,配合她的跳動節奏與和弦。當萱萱聽到治療師的彈奏時,立即被吸引,並立刻走到鋼琴旁,拉著治療師的手,發出興奮的笑聲。這雖然沒有語言,卻是十分明顯且有效的互動方式。

同時,音樂治療也會與萱萱的其他治療師(例如言語治療師)配合,利用她最有動機參與的音樂媒介來訓練使用溝通輔助工具,幫助她建立溝通能力。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萱萱透過輔助與替代溝通設備(AAC),發出指令並「唱」出她最喜歡的歌曲。例如,治療師會使用萱萱最喜歡的迪士尼音樂《Let It Go》作為引導,鼓勵她聆聽治療師的彈唱,並在 AAC 上運用手眼協調點選「Go」以配合歌曲。能夠透過動作參與她喜愛的音樂,直接且正面地鼓勵了萱萱使用這項溝通工具的能力與專注力。

音樂治療同時也提供萱萱表達自己、做出選擇的機會。例如,有時治療師會進行歌曲選擇(song choice)活動,透過圖卡讓萱萱選擇喜歡的歌曲,然後治療師即時彈唱或播放該歌曲,從而強化她的選擇能力。有時,治療師也會讓萱萱在圖卡中選擇快/慢、大聲/小聲等指令,然後根據她的選擇調整歌曲。這樣不僅增強了萱萱做出選擇的能力,也提升了她對於一些抽象概念(如快慢)的理解能力。

此外,音樂治療還能支援萱萱的身體健康與情緒調節。萱萱患有非常嚴重的濕疹,有時會因身體的不適而感到煩躁不安。自閉症人士有時因無法有效表達自己的需求,加上沒有語言,使他人難以理解,從而感到挫折與煩躁。當萱萱感到煩躁時,治療師會引導她選擇喜歡的歌曲。她往往能透過自己喜愛的音樂平靜下來,甚至露出笑容。

音樂治療是萱萱唯一能夠與他人建立有意義連結與溝通的媒介,同時也有效地幫助她達成功能性目標。

(本文章刊登於網上媒體「同路人」第 723期)

Previous
Previous

音樂治療與音樂興趣班的不同

Next
Next

NDIS風波: 音樂治療及創意藝術治療的專業性